:::

作品檢索系統

:::

關鍵字搜尋: 類型: 系列:

《副副系列》 -

全宗號1
系列號01
副系列號02
副副系列號013
副副系列名佛說阿彌陀經筆記
使用限制不得作為商業使用,僅提供公開瀏覽、查詢、下載,但不得改變、轉變或改作其著作。
描述-摘要佛說阿彌陀經筆記一篇
描述-目次佛說阿彌陀經筆記
(戒)述講經因緣
(甲)略述經題-(聞「佛」則心中有佛,心有佛即是佛)、(「阿彌陀」是諸佛第一,此是所修密法)-(我經已講畢、眾大道已得)、(「經」只是說此密法之事,解此密法之理-(華嚴、法華)-此為起結兩大經王,俱有單持經題成就之法 (乙)佛為醫王-【[病緩-(佛住世說法、風俗贊歎善、佛能伏外道、時無刀兵禍)]、{治本-[五乘次第(遲速隨順其願)、五時長年(由淺入深引人入勝)]-佛後諸祖相承-(偈)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八年。華嚴最初三七日。}】、【[病急-無佛兼短壽-(現三十餘四十、夜減半餘二十、食浴便話減半餘十、謀生減半餘五、婚喪病酬兒災減半餘二半)、風俗獎許惡、各外道充斥、時值釀大戰]、{治標-萬德萬能經-[滅罪消災(至心一句)、當生解脫(一生補處)-事]、[先果後因(名實一心)、一法萬理(至易至難)-理]、通別殊益(太子狀元)-贊}】 (四人聽經四異趣) 他力 自力 〇講經須順經意 (定)釋名義 (甲){釋題-[佛-(自覺乃正覺異人天、覺他乃正覺異聲緣、圓滿乃無上異菩薩)-(福德、相好、壽命、智慧、神通、慈悲)-人皆可能此謂釋迦(略史)]-(知己)-[說-證得以後真實之言]、[阿彌陀(略史)-譯無量光壽-(光表空間壽表時間、餘德盡括其中)、以萬德代名-(非同迦葉釋迦彌勒姓氏、圓括十方三世佛名佛德)]-(知彼)-經-(梵本修多羅其義為線具貫穿契合二解、華謂常理及大道)}-合解-佛說合講,言異他經有佛菩天仙化人及問答。 1此經之旨在縮三祇收片語。2講前已先指心說法。正符經旨。3如溺海登船再緩示方向道里。 〇七例名題 三複-人法喻-三單-具足 (乙)內容大意-性質(圓融三諦法性實相)譬轉花筒、宗旨(以信願行三要為修法)、作用(往生出要不退成佛)、教相(大乘圓頓三根普被四期通流十方共贊)(五乗齊收) 〇心具性德靈明洞澈湛寂常恆非實非虛不增不減 〇經具修德澄濁使清返背使向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 〇經法出現四大困難1說法之難2結集之難3求取之難4翻譯之難 (丙)議師-年代名籍、德學瑞相 苻堅「秦」-呂光-呂隆「涼」 姚萇-姚興「秦」 什師-「龜茲」(求取難)(翻譯難) (慧)經文分釋 序分 〇科判 甲、通為證信-[信等五證、大眾同聞-聲聞-(明類標數]-(六種成就)、表位歎德、列上首名)、菩薩-列上首名、天人 △釋文 「如是」實相妙理不變曰如,依理念佛求生無非曰是。(信) 「我聞」阿難親聆圓音。(聞) 「一時」時無實法,因緣具足之際。(時) 「佛」此指釋迦(主)。 「舍衛至園」祇陀須達二緣。(地) 「與至俱」大比丘三因義。(眾)(結集難) 「大阿羅漢」三果義,亦有三種不同,斷見思同,證智有別。1慧解脫2俱解脫3無礙解脫,後者稱大。此是隱大士之本,示聲聞之迹。 「舍利弗至阿樓陀」各述第一。 「文殊至常精進」各表其德。 「桓因至大眾俱」略述天層。 〇時無實法 巴比倫古以秋分收穫為年始羅馬印度曾以春分為年始古埃及以尼羅河氾濫夏至為年始 〇舍衛 豐德義乃憍薩羅國之城 〇佛眷 內眷比丘僧承傳佛法大眷菩薩分出家在家二類宏揚佛法外眷八部王臣人民等護持佛法 〇說法因為人啟請位尊法故法不孤起 偏漸圓頓之別-[(人、天)-諸惑難斷,帶業往生,橫超大宅。]、[聲、緣)-自力多艱,淨有攝受,得入理益。]、[菩-三寶現在,不離常親,速成圓覺]。 科判 (乙)別為發起-不問自說、[依正提示-(指方示程、依報樂土、正報教主) 〇啟問-不解、疑惑、試驗、輕觸、[利樂-(必先解義、鑒眾機緣、能答反話)] 〇難信不問-居此-(不斷惑出要、凡夫淨同居)、生彼-(享受即修持、不經三僧祇) 〇佛四悉檀-世界-得歡喜益(極樂)、為人-得生善益(彌陀)、對治-得滅惡益(西方)、第一義-得入理益(說法) 〇自說喻 醫貯良藥路遇急症不待人求 〇合悉檀示方對治極樂世界彌陀為人說法第一義 △釋文 「佛土」一箇大千 「世界」遷流與方位 「極樂」此獨具凡聖同居淨土,是其特別,他則同居穢土,或淨穢各分,凡淨則以果證,凡不能同居也。 「有佛今現在」佛世萬劫難逢,此世之第一尊貴處。 三界天尚須以斷惑品數升超況乎界外 正宗分 〇科判 (甲)徵釋-佛初徵問、佛自廣釋-(無苦、受樂) 質疑-佛土何土不備極樂(凡聖同居)、佛身何佛光壽有量(如中秋月) 〇牒前釋密 二有(信)、極樂(願)、彌陀(行) 四句賓主1二有為主餘為賓2說法暗點 △釋文 「眾生」一、眾緣和合而有生命,二、多次生死而不能已。 「眾苦」八苦三苦等。 「諸樂」無「苦」厄之報為樂,無因享受而「集」業惡之樂,無輪迴等寂「滅」為樂,無修「道」困難之苦為樂。別析在經後文。 〇眾緣生 用→色-四大 受-五識 想-六識 行-七識 識-八識←體 〇科判 (乙)依報受樂-[所依三處-(地莊嚴、水莊嚴、空莊嚴)]、[生處-蓮父母]、[所需四種-住自在、衣自在、行自在、食自在]-以五塵說法(暗示) 〇受樂二段次第1科學世界2經文3塵暗說法-([因帶業染故) (因畏難聞修故)4聞者增緣(七四數)[5境改心理6供佛多智] –因滿果圓 此土虛贊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〇鄉人獻殘燭喻 〇科學世界 〇改變心理為聞法故淨穢斯分 △釋文 「七四數」道品七科,顛倒淨德。七為一週來復之意。 「八功德水」澄淨、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饑渴、長養善根。 「四色蓮花」1示生處2八勝處定四色觀。 在後→「衣裓」盛花之具。 「微妙香潔」質不拘形,自在標名生滅,生心所現。 「功德莊嚴」佛以願行作眾生善根福德因緣,令眾願行成就,此以佛心本質帶起眾生之心質,曰功德。種種特殊建立,曰莊嚴。 〇數表四方七週皆整齊圓滿之式內皆含德 1四功德結請各異2事成條件 因(善根)、緣(福德)、果(往生) 3釋三境 性、帶質、獨影 (乙)二依報受樂-(有情說法-眾鳥、生化之身-人天、無情說法-樹網)-以五塵代說法(顯示) 〇五塵說法大意此界眾生志深物僻故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志此前後兩段互異其趣 等法所指-根力如(定)深入為應在(聞信)、菩提如(慧)悟解為應在(思願)、正道如(戒)澈證為應在(修行) 〇悉念轉心先念欲塵今轉念道道即在佛法僧如下列各有法也念其德則道心生故可尊重稱之曰寶 (五)△釋文 「五根五力」信、進、念、定、慧。 「七菩提分」擇法、精進、喜、除、捨、定、念。 「八正道」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進、正念、正定。 「念三寶(悉)」慈攝威折,事理具在,增我「信」力。法喜入心,如獲奇珍,增我「願」力。聞秉修證,師模切磋,增我「行」力。 六道 變化指化身 「鳥風樹網」佛有三身,此皆化身演法。俾眾聞法而不厭也,如戲劇歌曲,實為社會教育同。 「念三寶」獲悉檀四益,1心身浸法海中,身安意解(歡喜)無憂苦。2昔小善不為,今與三寶道合,能發菩提心(生善)不私己。3昔無量煩惱,今已照破(滅惡)不再惱亂。4昔迷今悟,澈見本性三寶(入理)已解纏縛。 「」此映前文「」前知悉是初功,能伏煩惱,如泥沉水澄。今自然是竟功,已斷煩惱,如泥去水存。至此四句秘密已說世界方向說法三密竟。 〇此為圓音隨類各解。 〇如異地不通言樂則皆可悅也 〇四悉檀三一別序是因二皆悉念三寶是緣 三此處是果 〇情與無情同緣種智 〇情與無情均佛化身 〇既明化身何疑西方有無 「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重重結示,勸令深信道交之理,以免悞解唯心自性,墮入頑空。列序如後。 淨唯心義-[事-(彌陀願行所成,種智所現(如海納流))、(眾生淨業所感,唯識所變(如川歸海))-納歸則一 ]、[喻-(燈焰發光,他燈接火亦光,光光互入)、(佛智成界,眾心依教作界,界界交融)-因依起果圓成]、[理-(境由心造,全境即心,全心即境)、(理依事起,全理即事,全事即理)-淨土彌陀不在心外] 〇莊嚴界限 一莊嚴樂邦二莊嚴眾生心境三眾生感念極樂莊嚴四極樂境應現眾心此謂道交五交而不離此死彼生同彌陀功德 禪唯心義-(心喻佛土,惑盡心明,即佛土淨)、(性具本覺,垢盡性復,性即彌陀)-能所空有皆已 魔唯心義-(不斷自惑,奢談唯心(頑空談心),不解禪法)、(不知佛智,謬說自性(斥淨心外),不解淨法)-禪淨俱無 (附)永明四偈(另錄) 〇科判 丙正報嚴妙-[徵釋名號-(約釋光明、約釋壽命)] 、別釋主伴-(主伴、結示) 〇別序四句其主有二為本經兩大主幹如骨與筋。此處結前開後前幹贊地之靈使享其樂此幹稱人之傑使學其德。 〇徵釋徵只無量云何釋以光壽總括光壽佛佛皆同何至獨稱彌陀 △釋文 「光明無量」心性寂照,故為光明,心體無量,故光明無量。惟佛有三身,法報光明無分際,則佛佛道同,應則有廣狹不同,但彌陀應身亦普照也,以其因中曾發四八願故。 「無礙之疑」以緣感為準,喻音遍虛空,無電機不現也。 「壽命」心性照寂,故為壽命,心體無量,故壽命無量,法身無始無終,報身有始無終,應有始有終,但彌陀應身乃有量之無量也。 「及其人民」光壽名號,皆本眾生建立,以生佛平等,一令知光壽同佛無量,二令知持名時即是光壽無量相也。1由無量光,即遍參塵剎諸佛,而得諸佛智2由無量壽,故生極樂,一生補處。3離當前一念,無量光壽,何處而有彌陀。離彌陀名號,何由澈現前一念,無量光壽。 「成佛十劫」無量壽經云,定光佛前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佛時,有國王出家,名法藏比丘,願行圓滿,即今彌陀。約理論三身,法以修德而顯,亦可論劫,報但歇狂心非從外得,應如水月影由月攝,俱不論劫。約事論三身,法以本有,不可論劫,報由修成,應為眾示生,皆可論劫。 諸佛成道,各有本迹,最初成等正覺為本,隨緣應化之身為迹。彌陀在極樂,由釋迦在娑婆,皆示迹也。惟釋迦入滅,彌陀現在,凡夫只能見應化,故宜求往生也。 〇佛之身土 心性橫窮豎徧體空相有而相分淨分穢佛心合體向寂眾心迷相而亂亂則多合穢相不應淨相 相依於體相淨體真名亦相也。 〇道交往生 佛心常寂定而不散,眾心不寂,散多定少,故須持名使生寂光以此光入彼光 〇阿僧祇壽彌陀應身尚須入滅人民尚未斷變易故說有量之無量 「聲聞弟子」釋疑,一、他方定性二乘,不得生彼。二、藏通二教,不聞他方佛名。此聲聞指先習小乘,臨終回向菩提者往生者。可知此地得聞彌陀名號,亦是大乘之機,然須具信願者 「阿羅漢」此阿羅漢,不過云無生而已,凡帶葉往生,聞法已斷見思惑者,名以別於人天。 〇聲聞為義欲發心成佛思橫超求速者 「成就如是功德莊嚴」此與前文同義異。彼贊依報,此贊正報。一、並是彌陀因中,願行所成,亦是果上一成一切成,自他不二故云。二、能令信願持名者,念念亦如是成就。 無情尚得同圓種智 科判 (丁)特勸求生發願-揭示無上因緣、特勸淨土殊勝 〇三要上文勸信竟勸願開始 △釋文 「眾生生者」謂帶葉往生,橫出三界也。欲生便生一奇也,業不斷而出三界二奇也。 「阿鞞跋致」-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地)無隔陰迷、行不退(恆度眾,不墮二乘)不厭生死、念不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入佛知見 〇成在不退覺生死苦難必聞佛法始覺佛法難聞得聞難信能信難行能行難恆此為現退尚有隔音之退 化法四教-[藏(三藏經法所學各異)]、[通(三乘共學,鈍通前利通後)]、[別(成佛惟一之乘)]、[圓(諸法一如一體謂圓融,諸法條然具足謂圓滿)] 菩薩進修階級-十信、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覺 位不退(凡夫無)-[藏證初果須陀洹、(通見地,第四地見真理 )、別初住及發心住、圓初信]-凡聖平等 行不退(小乘無)-[通九地、別十向、圓十信] –乘願入世 念不退(異生無)-(別初地、圓發心住)-以心作佛 念佛名號,係一念佛界借果修因,名乃實之表相 無上因緣-帶業往生下下品皆三不退、(十方佛國無此名相,階位,法門)、[(是心性極致,持名奇功,彌陀大願)-(二力所致、如磁吸鐵)] 「一生補處」只此蓮花化身,是最後身,即補佛位,以其壽命無量,故能辦到 質疑-(釋迦土教,華嚴亦明一生圓滿)、(圓滿之因,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海眾一生成佛旨在此經 「所以者何」上承皆是三不退,而質其由,故下答曰,得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蒙其策礪,方獲有進無退。(二利法門)聞法開智故得一生補處 「俱會一處」猶言凡聖同居,此土同居,則石方同居大異。 十方同居之異-(有同居不知見,楞嚴四禪四王,不見五不還道場願)、(有同居知見而暫,如釋尊 機盡教息等)、(有同居聖少凡多,不能普遍應眾)、(有同居所作所辦,則迥不同) 信念往生三不思議-(信彌陀願力,方肯持名信有功德)、(信持名功德,方信吾人心性之能生)、(信心佛交感,方生願力所成之同居) 用不如法-(不信西方,借此攝心,雖得一心,亦不得生)、(蕅祖訓,無信願,縱至風雨不透,亦無得生之理) 兩土難易不退之別-他土因惑斷方證-(斷見思惑位不退、段塵沙惑證行不退、斷根本無明惑證念不退)-(無始無明、生塵沙惑、起見思惑) 此乃映前無上因緣 佛土四轉依證而現-[凡聖同居,聖凡相隔(如十方同居之異條),依正各異,聖斷生死,凡在生死。「他土是,極樂異」。]、[方便有餘,離三界內之生死,未斷塵沙,故餘變異生死。「他土斷見思惑者生此」-未不退者生。]、[時報莊嚴,色心自在,身土互現,無礙無障,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土證是生此」-行不退者生。]、[常寂光,三德秘藏圓滿,究竟涅槃,在實報分四十二品,分斷分證。「他土證此生此」-念不退者生。] 〇淨奇特因地橫超三界果地橫超四土其四土橫超因得三不退故千經萬論所未曾有 常即法身寂即解脫光即般若 畢竟不退-[因-(至心散心,有心無心,或解不解)、(彌陀名號,六方佛名,此經名字)]、[力-(印入識田,即成善種,永不消壞)、(遠千萬劫,種子成熟,因是得度)]
此段勸願竟已下勸行開始 〇科判 (戊)正示持名立行-[正示無上因果-(自力感、佛力應)-二力往生]、重勸發願往生 △釋文 「少善根」正「因」不發菩提,是少,五乘下三皆少也。 「少福德」助「緣」多修漏善,是少,惟希人天花報也。 「善男子善女人」不論階級,聞而生信,是有善根也,此是以緣引因,如雨後種芽。無因者,緣亦不成為緣。 〇明因緣 萬法之果先有其因合緣而生如種子水土等 「阿彌陀佛」-聞-此一名正因助緣,兼而有之,「佛」是無上善根,「阿彌陀」是無上福德。故皆稱多。 「執持名號」-思-執繫住義,持不失義,以阿彌陀之名號,作我之心念,以阿彌陀之宏願,作我身口二行,心名合是多善根之正因,身口行合是多福德之助緣。(1)正因不必再觀想,以此乃十六觀之別開。(2)不必加參究,用敲門瓦向屋內拋。 〇名號正行 修行法門助緣三七品六度萬行是普通途正因則各門各法是特別途 (1)助緣不必廣泛紛亂,只此四八宏願亦難行其萬一。以無量光壽等等,皆四八願之果德也。(1)事持信西方彌陀實有,佛我為二,志求接引。(2)理持信西方彌陀是我心具,我心事造,無有彼此,不過以自心具造之洪名,為繫心之境,令不暫忘。 「一心不亂」-修-一心是定,不亂是定力,分事理二種:一不論事持理持,至伏除煩惱,乃至見思惑盡,皆事一心,得此不為見思所亂。我執亡。二不論事持理持,心開見性,為理一心,得此不為二邊所亂,法執破。 「聖眾現在其前」佛分化報,生分四土 此段次第-述本段八要如上、述上次餘義三-[聞說、執持(特別之異)、一心(事理)]、念解經文、臨終佛現(表列前二條)、心不顛倒(表事理第三)、即得往生(表事理第四) 〇此段重要1聞說阿彌2執持名號3一心不亂4臨終佛現5終不顛倒6即得往生7我見是利 {事一心-[不為見思惑亂(證驗)、感化佛及聖眾(佛應)、不起三有顛倒(定力)、往生同居方便(得果)]}、理一心-[不為二邊所亂(證驗)、感報佛及聖眾(佛應)、不起二見顛倒(定力)-(生死涅槃)、往生實報寂光(得果)]}-(因)-[(聞說佛號信)聞慧、(執持名號)
思慧、(一心不亂)修慧] 特別之異-不必觀想(頭上安頭)、不再參究(晏坐指歧)、見佛非魔(如法相應)-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此破門外誤評 「顛倒」臨終之時,一生善惡,俱時頓現。第八識中習氣亂發,控制不住,每為顛倒,牽去受報。 臨終普皆顛倒-[(頑修,盲修瞎煉,不識法門者)、(狂慧,有解無行,執理廢事)、(參悟,習氣未盡,隨強偏墜)、(初果,已破見惑,昧於出胎)、(菩薩,尚且隔陰之迷,況他)]-[(顛倒迷惑、陰境現前、瞥爾隨去)]-自力弱 淨有預防顛倒-(平素結七、臨終助念、終時佛現)-皆二力故(他土佛不來接易起顛倒難生) 「我見是利」1二力增上2七日取證3臨終佛現不亂4帶業往生5生後不退6一生補處。 流通分〇科判 (甲)勸信流通-略引標題-(東西南北、上下)、徵釋經題 釋文 「流通」義謂流傳萬古,通達十方,任此責者,多由啟請之人,或最當機者,此其通例。蓋必深解,方能流通。 別義-[無人流通- (豎則由淺至深,圓收一切法門)、(橫則橫截生死,圓超一切法門)、(往生得三不退,一生即得補處)-(不解難信、故不啟請、無堪流通)]、[佛任流通-(佛既不問自說,了此惟有諸佛)、(諸佛乃能究盡,只有請佛流通) 「不思議功德之利」功德映幾處之「如是功德莊嚴」諸句,之利映「我見是利」之句。不思議如(一)、不斷二惑橫超三界(二)、橫具四土非由漸進(三)、單持名號不假觀參(四)、七日為期不經多劫(五)、持一佛名諸佛護念。 「恆河沙數」源於喜馬拉雅山,沙細如麵粉,形數之多。 「廣長舌」三十二相之一,證小覆髮際,證大覆大千。 〇誠實名 真語實語如語不誑語不異語 「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十六字經之原名,什師以此土好略故譯今名。 「聞諸佛名」諸佛名號,並詮無上圓滿萬德,心中印一吉祥影象,便是一粒佛種子,此亦大有因緣。惟在善用,名能影響心念。 「諸佛護念」(一)、持即能感,一心則加被易,不一心自生障,如打電話,室內嘈雜,回音不清。(二) 、諸佛護念,勝於祈禱一神,亦不必另外祈禱。(三)、生佛交感穢即轉淨。(四)、即是供養恆沙諸佛,勝過十萬億。 「三邈三菩提」義不待生後,亦得一種不退。 勸信竟 〇科判 (乙)勸願流通-證願不虛、殷勤三勸 △釋文 「已生今生當生」已生如文殊、普賢聖眾,今生如淨飯王韋提希等王后,當生如往生傳諸聖賢。此法屬於二力,佛現接引,應佛非壽無量,當來者悉能獲益。 「若有信者應當發願」三要怨尤為重,有願為表現之佐券,為能行之機樞,無此則信行皆虛,故勸至三,其要點錄三,(一)、略謂命終,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引導其前,往生極樂。(二)、 彌陀四八宏願接引,亦必二願交感,方得被接。(三)、願生具欣厭二門,能圓菩提大道,此義少繁,列表如左。[厭離娑婆-[(苦)逼迫,故發「眾生無邊誓願度」願、(集)三障,故發「煩惱無盡誓願斷」願]、[欣求極樂-(滅)生皆不退,故發「佛道無上誓願成」願、(道)助道緣足,故發「法門無量誓願學」願 ] 勸願竟 科判 (丙)勸行流通-諸佛轉讚、教主結歎 △釋文 「甚難希有」〇希有更無別法再勝於此 [淨土成菩提易(常得見佛聞法)濁難(常遇惡友惡境)、淨土為說法易(根利惑輕聞信)濁難(惑深業重障信)、(為濁說漸法尚易,說頓法難)、(為濁說餘頓法尚易,說橫超頓法難)、(為濁說橫超觀法已自不易,說一句名號,超登不退難之難] (「劫濁」時何有濁,以四濁法聚會而然。)、(「見濁」分五種,五利使邪見增盛。)、(「煩惱濁」五鈍使增盛。)、(「眾生濁」五陰陋劣而熾盛。)、(「命濁」因果並劣,壽命短促。)-六字洪名轉-清淨海會、無量光智、斷德常寂、蓮花化生、無量壽命 「一切世間」指四土依報之器世間,及九界正報有情世間。 「不可思議」非贊歎語,乃真實語,此法非如四諦十二因緣之易解易信,設可思議,佛早解釋其理,佛亦不曰甚難,更不曰惟佛與佛,乃能究盡。 「是為甚難」此語含自得說法二義,表解如左。 自證難-[劫濁中,決為境障,為苦逼迫)、(見濁中,決為邪智纏,邪師惑)、(煩濁中,決為貪欲陷,惡業牽)、(眾濁中,決為臭穢困,不覺澈)、(命濁中,決為無常吞,辦不及)]-世尊能證無上菩提 化他難-[(一句洪名,不涉施為)、(一句洪名,圓轉五濁)、(一句洪名,橫超界土)、(一句洪名,不退補處)、(一句洪名,萬人萬去)]-一切世間難信 〇科判 (丁)、結勸 此科乃結集家敘述 〇釋文 「天人阿修羅等」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冥眾八部,人眼不能見者,中以天龍二部神驗殊勝,故首稱之。 「歡喜」聞佛反復解釋,心開意解。 「信受」聞此佛所說,聞十方佛共讚,疑除信生,接受而修。 「作禮」皈依與感恩。 「而去」依教奉行去。
日期類型出版日期
日期2006
著作者李炳南
貢獻者-名稱李炳南老居士全集編輯委員會
數量單位別
數量1
出版者青蓮出版社
主題佛學類_講經類
型式文字
關聯性
數位檔案連結第二冊-講經表解上-佛說阿彌陀經筆記.pdf
第二冊-講經表解上-佛說阿彌陀經筆記(打字檔).pdf
典藏單位名稱臺中市佛教蓮社
嵌入語法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