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檢索系統

:::

關鍵字搜尋: 類型: 系列:

《副副系列》 -

全宗號1
系列號01
副系列號03
副副系列號015
副副系列名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白話講錄
使用限制不得作為商業使用,僅提供公開瀏覽、查詢、下載,但不得改變、轉變或改作其著作。
描述-摘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白話講錄一篇
描述-目次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白話講錄 [妙-(奇、微、玄)、法-(心、佛、眾)]-(所說法)-(權、實、本、迹)(所說者)-蓮花-(為實施權從本垂迹、開權顯實開迹顯本、廢權立實廢迹立本)-處汙不染 [(觀-智之能)、(世音-所觀境)]-[楞嚴(觀音佛命名)、悲華(寶藏佛命名)、大悲(為正法明如來)]-淨土三經(為彌陀左輔) 心內解 五觀-{理-[真觀(澈照真如)、清境觀(照破五蘊)]-空}、{事-[悲觀(思與拔苦)、慈觀(思與安樂)]-假}-智慧觀(事理融合)-中 (煩惱招灾難) 〇〇〇〇〇→〇-〇-● 除外灾難 慧日普明除內因-[悲「體」-戒雷、慈「意」-大雲、澍「口」-露雨]-滅煩惱燄 〇講前述意 (甲)講經慣例先述五重玄義今講不從之故-{[初機昧經難了其義舉喻-(包裹留音機、未到見地)]、[此品非全經之文-(喻屋之一角、衣之一袖)]} (乙)普門品之認識-[是真觀音經餘皆非、出於妙法蓮花經-(經計七卷共廿八品、此係第二十五品、屬於流通分)] (丙)講之次第-(解經題、解品題、解譯人、解正文) (丁)法華之價值-[喻如醍醐(五時教相之喻)、處汙不染開權顯實、演期八年] (戊)釋經(品)題-(「妙法」-法)、(「蓮花」經-喻)、(「觀世音菩薩」-人)、(「普門品」-法)-[妙法(妙明覺心)、蓮(不染顯實)、世音(憂苦悲惱)、普門(周遍通達)]-世間音略舉-[時短得少-(男女歡笑、音樂歌舞、升官得財婚嫁生子慶賀)]、[時長發多-(老病死時呻吟、所求不遂時愁歎、貪愛失散時哭泣、怨賊逼迫時憤恨、灾難加害時哀號)]、[外加成分-(颱風地震、決水火吼、飛機轟炸、槍砲喊殺)]、[一段結束-(流血斷骨、墻倒屋塌、天崩地裂)] 〇正文啟請總答 (甲)經家述問者之誠-(座起袒肩、合掌向佛、作言世尊)-(身口意三業清淨) (乙)無盡意名之由來-(世界無盡眾生無盡、煩惱無盡造業無盡-(憫彼六種無盡故、救拔之意亦無盡故)(當機啟請) (丙)啟請意義-[在他-(羨歎觀世音得名之希有、以何因緣而獲此稱)]、[在自-(欣得志同道合之友、欲樂利有情故問)] (一)世尊贊答-贊問-善男子(贊其意樂有情故)、答問-若有無量…苦惱(境界灾難身心苦惱)、(聞是…稱名)、(觀世音…解脫)-(一月千江、音波遍空)-普應喻 〇離苦舉事分說 (甲)救苦(悲)-三灾(天災)-一人-火灾(不能燒)、水灾(得淺處)-人求人應、眾人-怨賊(即得解脫)-(蘊利生孽、劫財奪命、眾感應眾)-威神之力 〇求樂舉事分說 (甲)增益(慈)-〔{求慧(法施)-(離婬欲、離瞋恚、鱺愚癡)-三毒-[煩惱燄(現受)、地獄根(後受)]-多所饒益}〕、〔求福(財施)-{[福德智慧男-(老無子曰獨、滅絕宗祧、衰頹得養)]、[端正有相女-(女結外親、半子之分、母以女親)]}-夙植德本眾人愛敬〕-有如是力 副表 (甲)苦之由來-[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根]、[瞋-(怨恨、嫉妒)-定招反響]、[癡-(刀頭舐蜜、不明因果)] (乙)生活主次性-(財、色、名、食、睡)-(主要、次要、不定)-脩士-(知足色身得壽、斷利法身顯彰) 〇供養菩薩功德比較 (甲)比較-{各菩薩-[六十二億恆沙數(多)、復盡形壽(久)、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備)]-盈抱之綿}、{觀世音-[一尊菩薩(少)、乃至一時(短)、禮拜供養(簡)]-如拳之金}-正等 (附註)「唯識樞要」略分有情為六十二種菩薩為覺有情特舉此數作基本而層層加倍自個十百千萬億兆京垓極至難說如恆河沙此盡量形容其多也 (乙)劫波計算-[一增一減為小劫(自十歲過百年增一歲至八萬四為極自八萬四過百年減一歲至十為極)(各有一名)、二十小劫為中劫、四中劫為大劫(合成住壞空)] (丙)多劫不盡喻-(薰香之器、盛麝之缾) 〇無盡意第二啟請 (甲)問度生事迹-[身何遊娑婆-(本極樂補處之佛、娑婆較恆剎苦)]、口說何等法、[意發何方便-(實智、權智)] (應得指機緣熟) (乙)佛答前問-應以某身(因地)得度(解脫)、[即現某身(因地)-(表顯楷範教成就、表顯苦厄使厭離)]、[而為說法-(成就現在因地、成就將來果位)] (丙)三十二化身-三聖(六度十二支四諦)、六天(十善四禪八定)、五人(五戒)、四眾(藏通別圓禪淨密律)、眾婦(立身相夫教子)、二童真(保真樂處)、十類(樂離本輪欲生人道)、一執金剛神(發願護法) (丁)度有二義-自力成佛(豎超)、二力生西(橫超)(菩薩本西方補處故) (戊)結問遊勸供養-以種種形度脫眾生(結此段支問)、應當一心供養(應前文之勸) 〇重囑促脩(一佛二尊菩薩成就三施) (甲)三聖布施-【觀世音-[怖畏(二種生死)凡聖、急難(三灾四難)凡夫]-施無畏(佛贊)】、【無盡意-瓔珞-(依遵佛教、為眾祈福、作範勸施、副觀音願)-財布施(無盡意行)】、【世尊-勸供-(前文之勸、結處重勸)-法布施(觀音行)】「依止四義應行布施正與法契故曰法施如云合法之布施也」 (乙)二聖互尊-[觀世音不受義-(有佛在上、同倫應尊)]、[無盡意重請義-(凡聖怖畏、凡夫急難)-愍我等故] (丙)佛命受意-[法由佛說出(釋有佛在上謙)、願由觀音發(釋同倫應學謙)、無盡意代眾(提出九界十類當愍應無盡意重請義) (丁)愍受轉奉-(佛為無上福田、令眾生種佛因、亦同無盡意代施) 〇三聖法圓 〇偈頌合顯 (甲)觀音化弘行願-普(應諸方所)、深(誓願如海)、久(歷劫不休)-侍多佛(上求)大智、發大願(下化)大悲 (乙)三業感召-聞名必稱(口)、見身必禮(身)、心念即思(意)-一空過-(念茲在茲、恆久不息、感應道交)-滅-(苦苦、壞苦、行苦) (丙)九有苦-[欲界五趣雜居-苦苦]、[色界-(初禪離生喜樂、二禪定生喜樂、三禪離喜妙樂、四禪捨念清淨)-壞苦]、[無色-(空無邊、識無邊、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行苦 〇重頌脫三灾四難 (甲)免三大灾(行權)-大坑(火)、[漂流(風)諸鬼、巨海(水)魚龍]-等照應以前長行 (乙)脫難(行權)-{人禍-冤家-[墮須彌峰(為他所加)、墮金剛山(自恐失足)、怨賊圍繞(多圍難逃)]、王難-[臨刑壽終(殺戮之灾)、枷鎖杻械(囚禁之苦)]、暗傷-咒詛毒藥(陰謀計害)}、{地害-險地-[羅剎龍鬼(海島等處)、惡獸爪牙(山林之間)、妧蛇蝮蠍(壑谷幽僻)]}、[天灾-時變-降雹注雨(風雲不測)]-(無量苦逼身、能救世間苦) 〇五觀度世 (甲)二智-真智(具足神通力)、方便智(廣修智方便)-苦(三灾四難三途四苦)、集(求金寶男女)、滅(離三毒及應以何身得度等)、道(現身說法) 苦、空、無常、無我 (乙)度超(行實)-(三途苦、生死苦)-令滅 五觀業用-(三觀、三業) (丙)五觀-{體察萬象-[真觀(空)、清淨觀(假)、智慧觀(中)]-(無垢光、日破暗、伏風火)-普明照世間}、{用加眾生-[悲(身)觀(拔)-戒聚震迷如雷]、[慈(意)觀(與)-慈心徧蔭如雲]-(甘露、法雨)-滅眾煩惱} 〇五音息爭 (甲)娑婆好諍-(小諍訟、大軍陣)-怨散(免訟罷戰) (乙)五音-妙音(真俗圓通)、觀世音(應眾感響)、梵音(雅正周遠)、海潮音(說法及時)、勝世因(語皆究竟)-須常念(息三毒、免二爭) 〇結勸常念戒疑 (甲)常念-[度苦惱(權救)、度死厄(實救)]-能作依怙 (乙)菩薩二嚴-[具一切功德(慧)、福聚海無量(福)]-(慈眼視眾、眾應禮念) 〇聞法獲益 (甲)當機贊歎-普無分別、[持地名由-(持平定行、佛教平心)-悟證圓通] (乙)聞品興贊-自在(五觀五音)、普門(無剎不身)、神通(三十二應)-隱勸(當知是人功德不少)
日期類型出版日期
日期2006
著作者李炳南
貢獻者-名稱李炳南老居士全集編輯委員會
數量單位別
數量1
出版者青蓮出版社
主題佛學類_講經類
型式文字
關聯性
數位檔案連結第三冊-講經表解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白話講錄.pdf
第三冊-講經表解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白話講錄(打字檔).pdf
典藏單位名稱臺中市佛教蓮社
嵌入語法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