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檢索系統

:::

關鍵字搜尋: 類型: 系列:

《副副系列》 -

全宗號1
系列號01
副系列號02
副副系列號014
副副系列名阿彌陀經講表
使用限制不得作為商業使用,僅提供公開瀏覽、查詢、下載,但不得改變、轉變或改作其著作。
描述-摘要阿彌陀經講表一篇
描述-目次阿彌陀經講表
四十六年秋閏八月教林〇〇在蓮社講阿彌陀經
(甲)講經因緣
動機-[呂講普品-(中國俗家之觀音,較佛為普,故講普門品)、(但知尋聲救苦,應度說法,其法維何)]、[師指消息-觀音歌末句意、普門品末句意] (乙)釋題 題義-【{佛-[自他覺,覺行滿-(覺)斷盡無明、(行)三祇六度]、智慈通壽等俱無量、(佛數無量,此專釋迦)}、(說-他有九界語,此獨佛語)】、【阿彌陀-(無量光壽身、法界圓融體) 光壽光壽 又稱法界藏身】、【經-(契經與不問自說為十二部之二,非譬喻類)、貫攝常法四略義(如穿珠、持緯、不變,十界同遵)】 宗旨-(為無自力,不能明心見性)、仰仗佛力接引帶業往生(了生死,超輪迴) 達用-[淨土行法有四、 (此經專主持名-正因、助緣)] (文內詳) (丙)釋譯者(例舉) 序分 (甲)序之由來-(敘述事之始末-內容-自、他之別)、(經體自有其序-集經之人為之 普通序例-【(信)傳經之人必先自信←{(如是)-[(事)法門、修持、成就,實在這樣)]、[(理)如如不動,心即是佛]}】、【(聞)指親耳所聞,非傳聞也←[(我聞)-佛涅槃之遺訓、異外道之「阿憂」]】、【(時)眾緣和合之時,指前二後三諸機←[(一時)-說聽始終之時、心境俱合為一]】、【(主)說法之人←(佛)應身釋迦】、【(地)說法之處←(舍衛)-(祇園)-[(豐滿四種福德-多聞-解脫-財寶-五欲)、(金布地而不能蓋樹,故二人平分功德)]】、【(伴)聽法之眾←(千二百五十人)-(三迦葉一千、舍利弗目犍連二百、耶舍長者子五十、應加五比丘此省文)-先度長隨】 通序義-[(成就-缺一不能說法)、(證明-缺一不足證實(如天降、扶乩、夢授等,皆不許取) ] 二大-【{比丘-(大)為人天師、(多)博通內外典籍、[(勝)法高,德普]}、{阿羅漢-[(實行)專求利己,得少輒足]、[(權示)秘菩薩行,現聲聞相]、[(定性)厭有趨空,耽寂滅樂]、[(回向)回小向大,行菩薩道]-通、大}】 知識-[(在他方說)聞名仰德,早為人知見面聆教,即識非凡]、[(在自方說)深解諦理是知,博通法相是識]、[此為善知識,因能益眾,應當親近。] 〇科判 通序-標法會處、[列長隨眾-(明類數目、表位歎德)]、[聖凡聽眾-聲聞-(千二百五十、列上首名)、菩薩、天人] 別序-[不問自說(注)不思議法門,無人能問]、[四益普施(注)1示現相好,令發菩提2示現說法,令聞悟入3示現化事,令護諸法4名流十方,令念得脫] 普攝群機(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上首-[舍利弗(智慧)-慧、禪]、[目犍連(神通)-能]、[摩訶迦葉(頭陀)]、[摩訶迦旃延(論議)-教]、[摩訶拘絺羅(答問)-能]、[離婆多(無倒亂)-律]、[周利槃陀伽(義持)-愚]、[難陀(儀容)-福]、[阿難陀(多聞)-教]、[羅睺羅(密行)-密]、[憍梵波提(受天供養)-福]、[賓頭盧(福田)-能]、[迦留陀夷(教化)-德]、[摩訶劫賓那(知星宿)-能]、[薄拘羅(壽命)-德]、[阿那樓馱(天眼)-德] 【五宗-[教-(阿難陀、迦旃延)、律-離婆多、禪-迦葉、密-羅睺羅]-一大藏教→淨 五根-{[福-(難陀、憍梵波提)]、(慧-舍利弗)、[德-(迦留陀夷、薄拘羅、阿耨樓馱)]、[能-(賓頭盧、劫賓那、目犍連、拘絺羅)]、愚-槃陀伽}-眾生根性→淨】-(三藏十二部處處指歸)、(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菩薩-{[文殊(七佛之師)、彌勒(當來下生)-(智慧、慈悲)-雙運]、[乾陀(廣度眾生)-廣攝不厭疲]、[精進(精進度眾)-恆不捨不退]}-現身示範 天人-桓因、諸天、大眾 (發起序)釋別序 講前議論-(此為門餘大道,難解難信,吾人啟問。)、(羅漢菩薩兩部上首,何以舍利弗文殊先例。)、(非傳於大智慧,不能啟信承當。) 四饒益-相好(佛)、說法(現在說法)、化事(極樂)、名流(號阿彌陀) 淨法重要在三資糧-[信(二有現在)、願(世界極樂)、行(佛號彌陀)]-勸三 「今現在」大雲經、「佛告大雲密藏菩薩言,西方世界,有國名安樂,佛號無量壽,現在說法,告一菩薩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今說大雲經,汝可往聽。」今與現在,分兩處說。 以上序分竟 〇正宗分 科判 依正莊嚴起信-徵釋極樂-(徵問、正報總、依報總)、別示莊嚴-【(依)-{[(水地)「食住」樂、(空)「衣行」樂、鳥樹說法]-(所依莊嚴、所受安樂、五塵說法)}、(正)】 釋文1徵釋(一)「眾苦」(已定八苦三苦,未定天災人禍,將來輪迴)(二)「諸樂」(生活樂俱現成,修行樂無障無退,永壽樂)(三)「七重四寶」(數目皆密意,有所表銓,娑婆世界亦有所表,如漢吉二六,歐凶十三,彼土為重道與淨德,故以七四表之。1徵釋竟 2別示(依)水地、食住 「八功德水」澄淨、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飢渴、長養善根附。附。深淺溫涼各隨其意,且有聲香。 「車輪」一由旬乃至千由旬,隨順意樂。 「微妙」精微七寶所成,妙奇此方念佛,即生且標其名。 (依)空、衣行 「六時」 「衣裓」-有二說-(衣襟、袋-器) 「供養他方」議論—[行速是神足通、(侍多佛,得多智)、從事西方只一彈指]-及說行法 科判 依莊嚴(鳥樹說法)-[鳥有情-(道品四科、別釋疑難) (現在說法) 樹無情-各出其相)-結由佛力 (一)五根(二)五力(三)七支(四)八正道(五)等法-念住等-[捨說(生西已不須此三科)、取說(乘願為他故須整理)]、六度四攝 1罪報之疑(鳥是畜生)三途之一果-(愚痴為因、痴不解法)三毒之一因 人天修-上三善道 畜獄鬼-下三惡道 〇惡道因果-(愚痴暗昧因-畜生果-血報)、(慳貪嫉妒因-餓鬼果-刀報)、(五逆十惡因-地獄果-火報) 2四八願證-(第一願-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第十六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3經證化鳥-(觀經)如意珠王,湧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為百寶色鳥,和鳴哀雅,常讚念佛念法念僧。 □有情說法畢 (一)微妙-[別解-微妙香(寶成曰微,念生曰妙)、微妙音(柔和曰微,說法曰妙)]、[總解-(不可思議,得未曾有)]。 (二)無情說法-{此界-(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翠竹黃花,皆是般若。)、[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否則何以能此)-無情說有情聽、有情說無情聽(頑石點頭)]}、{彼界-[色(七重樓樹,四色蓮花)、聲(常作天樂,微風吹樹)、香(寶池蓮花,微妙香潔)、味(水除飢渴,飯食現化)、觸(八德水浴,長養善根)]-五塵說法} (三)念三寶-[皆悉(始)-是悟]、[自然(終)-是證] □依報莊嚴竟 科判 正報莊嚴-{徵釋名號-[徵一、徵二-(光、壽)]}、成道時劫、[化伴二眾-(聲聞、菩薩)]、結由佛力 〇釋文 (一)光明三義-(無限量-不同他佛照一由旬多由旬)、(照十方-不同他佛照一方幾界)、(無障礙-不同日月燈為物所阻) (二)種類作用-智光照法界、(身光照眾生-常-放) (三)佛壽-(法身,理性法爾,壽無始無終-寂光)、(報身,智慧所成,壽有始無終-實報)、[應身,因緣所成,壽有始有終-(方便、同居)] (四)無量無邊阿僧祇-(十大數代名)如萬億兆、(總稱)無央之意、(別解)-(一阿僧祇,百洛叉百洛叉所成)、(二無量,阿僧祇阿僧祇成)、(三無邊,無量倍倍積累成)、(四無等,五不可數,六不可稱,七不可思,八不可量,九不可說,十不可說不可說(皆仿倍倍積累而成) (五)劫,梵語劫波,有小中大之別 (六)成佛以來-(淨土無量壽經,國王出家名法藏)、(他如法華悲華等,或為王子、輪王、比丘、法師等,證係多劫而修 (七)十劫-唐譯大劫、[應論-(法)修斷二德究竟(報)因圓果滿(應)因緣應現]、[不應論-(法)自性清淨(報)裡所本有(應)無體現影] (八)聲聞疑-[原則二乘種不生-(現必自行化他、後必成願再來)-方得往生。]、(說四諦使斷見思惑,因多帶業往生故。)、(阿羅漢非定性實行之類,乃回小向大者,因曾有度眾之願故。) (九)諸菩薩-有他界發大心度眾之人往生者、功夫更有五十二級之別 (十)功德莊嚴(正報)-(願云:見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來生我國)、(願云:剎中菩薩神通智慧辯才相好威神悉皆如佛。) 竟 〇科判 勸求發願往生-往生皆登不退、補處莫測、勸發願往生 (一)不退-[(位不退,預入聖流不退凡夫)、(行不退,恆常度生不退二乘)、(念不退,任運增進入如來地)-皆異此地]—因-[(佛願攝持、佛光常照、五塵演法、上善為友)-無諸魔事(此界舍利弗眼事)]、壽命永劫-時長終達 (二)一生補處 (三)多有之疑(參義蘊) (四)應當發願-三資糧之二、行願品云 (五)所以者何-問含二義、(答進退諸緣,以知識為最) 科判 正示持名-示往生因緣、示正(行)、重結勸 (一)正助行力-{因(親因)-善根-[多勝-(發菩提心、精進持名)]、[少劣-(但求自了、散亂懈怠)]}、{緣(助緣)-福德-[多勝-(三福六度、回向淨土)]、[少劣-(利他心輕、希求世報)]}-(得生、不生) (二)因緣設喻-(事-如鳥雙翼)、(理-種子水土) (三)善男女根重要-(若無善根不聞佛名,設為九億人家三異)、(大本云,前世為善乃得聞阿彌陀佛名號功德)、(若無善根亦不能度,大莊嚴論樵夫遇虎) (四)聞說執持-[經訓(華嚴)佛法無人說,雖慧不能解]、三慧-[(聞)聞知名號信超生死-(信)]、[(思)執受在懷思維彼佛心生願樂-(願)]、[(修)持守進修篤行不倦-(行)] (五)念法-(持名乃四念之一,今經專取)、(高默低不拘,心口耳三應)、喻貓捕鼠雞抱卵 (六)七日-或一日得乃至七日得、或不違一日乃至不違七日 (七)一心不亂—(一心專注一境、不亂不起妄念)-{[事-(深信往生、八風不動)-(定)初學宜]、[理-(諦觀體究、心佛一如)-(慧)久學宜]} (八)臨終應知-(八識種子爭起現行、現行起相隨之即生)-聖現即是平素所薰 (九)不顛倒-(不起恩愛別離等念、不散亂昏沉正念分明)-如顛倒即障往生 (十)即得往生-[不經中陰(略解)、彈指舒臂]-【生時生後-往生測驗\(佛頂眼生天,人心餓鬼腹,畜生在兩膝,地獄腳板出)]、{生後形況-[六道生者皆是人天(地一願詳)、天人皆是真金色(第三願詳)、皆具三十二相並無好醜(第四願詳)]}】 流通分 科判 佛佛交勸三要-[交引佛言勸信-(本師贊佛功德、諸佛勸信標題、徵釋經題意義)]、[得證佛果勸願-(有願皆生、三番勸願)]、[諸佛轉贊勸行-(總贊能為甚難、別贊五濁成道、別贊說難信法、結示甚難之事、聞法歡喜信受)] (一)贊佛-[功德-(地水空三處莊、衣食住行具足、鳥樹五塵演法)、{利-[(生皆不退、一生補處)-來]、[(七日持名、佛接往生)-現]}-不可思議-(此界所無、他界亦無、奇妙難信、彼界實有) (二)其國-(一佛之國、三千大千) (三)廣長舌-(三十二相之一、徧覆本界)-華嚴-(菩薩有十種此其一、小事覆面大覆大千) (四)誠實-{[真語(能顯諸法實相者)、實語(不增益不浮誇)、如語(不謬解不撥無如法相量)]-實}、{[不誑語(不顛倒是非惑人)、不異語(心有定守智有正見不隨前後相違)]-誠} (五)十六字名經-[本經原名、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唐玄奘師譯)、今名(羅什師譯)] (六)是經威力-法運四期(正象末滅)、(滅法諸經皆滅,獨留是經延長百年,過後只留佛號)、實則此經遍恆沙界無有滅時 (七)持經功德-{因-[體貼本師心血苦意(惡識謂背本師□)、持第一威德佛名、(讀是經一遍即是現世親近恆沙佛,等於西方供養十萬億佛)]}、[果-(為一切佛所護念、得不退轉無上菩提)] (八)學者應知-(此經為本師所教、亦為諸佛所同說、[毀謗淨土法之罪-(背叛本師、呵罵諸佛、破壞三寶(甚出佛身血)) (九)三要次循-[信-飛機一時可致千里(應信)諸駕駛員皆如是說、念佛彈指可生極樂(應信)十方諸佛皆作證明]、[願-信機行速必須「願」乘如不登乘仍困道路、信念生西必須「願」去如不願去仍在娑婆]、[行-雖乘飛機必須開動如不開動無由起飛、雖願生西必須「行」持如不行持無由交感] (十)願無虛發-(三際發願-接下勝種)、(三際種熟-皆成勝果)、[二力交感「願」力獨勝-(自願生、佛願接)-順流揚帆] (十一)勸願三轉法輪-初說依正莊嚴他世無有(示勸)上根悟、次說易修功速二力成就(教勸)中根悟、終說凡發願者已生當生(證勸)下根悟 (十二)諸佛功德-[阿彌陀-(依正莊嚴微妙世界、四八宏願普接眾生)]、[六方佛-(證明此經勸信修持、護念此經使法普及、護念眾生使不退轉、顯名使聞厚培善根)] (十三)世尊功德-[證得無上等覺-(在他界亦難、在惡濁尤難)-甚難]、[為眾說淨土法-(說他法或信、說此法難信)-希有] (十四)佛自承認其難-五濁惡世成等正覺(火坑種蓮)、奇特法門令人起信(六字出要) (十五)而去-[當日法會大眾-(發願解脫去、如法修行去)-求生西方去]、[今日本會聽眾-(散會何處去、回家思想去)-機會不可放過去
日期類型講述日期
日期1957
著作者李炳南
貢獻者-名稱李炳南老居士全集編輯委員會
數量單位別
數量1
出版者青蓮出版社
主題佛學類_講經類
型式文字
關聯性
數位檔案連結第二冊-講經表解上-阿彌陀經講表.pdf
第二冊-講經表解上-阿彌陀經講表(打字檔).pdf
典藏單位名稱臺中市佛教蓮社
嵌入語法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