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副系列》 -
全宗號 | 1 |
系列號 | 01 |
副系列號 | 02 |
副副系列號 | 011 |
副副系列名 | 無量壽經講述提要 |
使用限制 | 不得作為商業使用,僅提供公開瀏覽、查詢、下載,但不得改變、轉變或改作其著作。 |
描述-摘要 | 無量壽經講述提要一篇 |
描述-目次 | 無量壽經講述提要 在善果林講 因緣-善果林係淨土道場、西方三聖經講竟、應儘先講淨宗五經 入中國時-後漢-法華華嚴教未興、曹魏-淨法先傳、趙宋-共十二代譯稱五存七欠 乘教-小乘、大乘-漸、頓 如是我聞-(世尊將滅、阿難受勸、四事請示)-(以何為師(以戒為師)、以何為住(四念處)、惡性云何共居(默擯)、經首應置何字(如上) 序分之異-證信、發起-餘以六成就為證信、此僅以如是一句為證信 示相成道-處兜率天、來下入胎、右脅出生、童年習藝、娉妻處宮、悟世出家、樹下成佛、應轉法輪、示般涅槃 相後結歎-化現行修不以跡求、應機示現善巧自如、利眾圓滿、現處廣處眾和 行業-上宏、能宏、下化、能化、廣學、權實、入定、入藏、見佛、辯才、度世、護法 結贊-慈悲、智慧 ◎大教緣起 (甲)現瑞啟請-瞻覩殊妙、念言佛念 (乙)教啟問答-問誰所教、答自所見、佛贊慧問 (丁)釋其覩念-答前念言五今日諸句、答前諸根豫悅瞻覩、正說因緣 ◎法藏因地 (甲)大道源流-過現佛佛相承、國王行作沙門 (乙)法藏偈贊如來-(一)偈總贊佛德光威(二)一偈佛光殊勝(三)一偈容殊音妙(四)一偈六度殊勝(五)一偈法海無邊(六)一偈果德圓滿(七)一偈總結佛德 (丙)法藏發願作佛-[(八)一偈效佛度眾(九)一偈廣贊六度(十)一偈普願誓成(十一)二偈不如求道]-求佛法身 [(十二)三偈他剎設喻(十三)偈半我國無等(十四)偈半來生安樂(十五)一偈求證所願(十六)二偈求鑒精進]-求佛淨土 ◎至心精進第五 (甲)發心求淨土行-發願上求下化、重請諸佛淨法、世佛贊其志願、世佛廣說悉現 (乙)聞法修己求證-比丘五劫思攝、白佛已攝淨行、今說修願悅眾 ◎發大誓願第六 一科國無惡道願二-無三惡趣、不更惡道 二科-正報平等願二-身真金色、形色相同 三科-眾生得通願七-宿命智通、天眼普見、天耳普聞、他心悉知、神足無礙、斷盡我執、必證滅度 四科-主伴二嚴願五-光明無量、壽命無量、聲緣無數、眾壽隨願、人皆作善 五科-聖號大用願四-諸佛稱贊、十念往生、臨終接引、繫念相生(廿) 六科-生兆極果願二-三十二相、一生補處 七科-隨順眾生願四-得遍供佛二三、供具隨念、能演諸智、得金剛身 八科-福慧時增願四-物皆嚴淨廿七、全境盡覽、讀誦智開、慧辯無限(三十) 九科-香光遍處願二-光含沙界、香薰諸剎 十科-益攝十方願五-觸光柔軟卅三、聞名證忍、厭女轉男、修梵成佛、信樂起脩卅七 十一科-國眾依報願三-妙衣自然卅八、樂如漏盡、樹現佛剎(四十) 十二科-名益遐邇願五-名嚴諸根四一、得淨解定、轉生貴家、修具德本、得定見佛 十三科-聞證自在願三-求法得法四六、得不退轉、即得諸忍 徵願圓成-頌願應徵、修滿大願、贊所建立 法藏以後所修-二力感應、事化多生、報身莊嚴、依報自在 溯述宿生所修-成就覺力、成就忍力、觀眾生機、身業攝化、意業攝化、口業攝化 因果二地問答-成佛安樂、成佛十劫 地界莊嚴-七寶為地、地無險阻、無三惡道、無劇寒暑、無山質疑 彼佛光明無量-(遇見-放光所照、常光所照、因光多號、消垢生善、惡道解脫)、(聞稱-光名普聞、贊佛往生、成果同光、說贊不盡 彼佛壽命無量-擬問佛壽、設喻算者數多、設喻算時之久、眷屬壽同非算所知 眷屬無量-聲菩難計智力特殊、初會之眾已不可稱、集智多人共算難知、大海渧水較喻其數 其國寶樹異特-七寶諸樹周滿、樹葉花果合珍、本葉枝條交輝、色光行列勝異、寶樹演音微妙 道場寶樹奇妙-一樹高廣特殊、摩尼寶王嚴飾、耳聞法音得忍、六根接觸得忍、能見即得三忍 眾生居處自在-(伎樂殊勝-寶樹樂音、空中伎樂)、(殿池嚴妙-七寶樓觀、八功德水)、(寶池德水-七寶池沙、岸樹池花、池水隨意、波揚妙聲)、(總結定名-聲總助道-聞眾法聲、隨順義法) 眾生受用安樂-生相妙好、諸具天然、飲食自在、清淨安穩 眾生正報莊嚴-通慧行皆平等、虛無身無極體、設喻丐王前因、丐與壽國級比 眾生依報自在-飲食衣服飾品樓、無量眾寶應念而至、居地校飾綺麗莊嚴、和風香聲觸體得定、散花鋪毯兼報時分、花佛互映說微妙法 佛國攝生總示-國皆正定、沙佛共贊、往生正因-信願行、除五逆謗法 上輩-(因-捨家欲作沙門、發菩提心、專念彼佛、修諸功德)、(果-佛眾現前、住不退轉、智慧猛通自在)-勤修-(應發無上菩提、修行功德、願生彼國) 中輩-[因-發無上菩提(願)、一向專念彼佛(正)、多少修善(助)-(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花燒香)]、(果-化佛現前、住不退轉、功智次上) 下輩-(因-發無上菩提、一向專意十念、聞法信樂一念)、(果-夢見彼佛、功智次中) 重孤起三十頌-一為七頌(結歎重頌)、二為八頌(無量壽佛放光開示)、三為五頌(勸覲往生及二者益)、四為三頌(得聞此經之緣)、五為四頌(佛境難測)、六為三頌(結勸) 重頌結歎-(一)一偈東方恆沙國菩薩往覲、(二)一偈餘七方菩薩往覲、(三)一偈天華寶香衣供養、(四)一偈天樂歌歎供養、(五)偈半稱揚、(六)偈半禮拜發願 壽佛放光開示-(一)一偈口放光照十方國、(二)一偈繞身三匝從頂而入、(三)一偈觀音啟請、(四)一偈八音暢說(極好,柔軟,和適,尊慧,不女,不悞,深遠,不竭。)、(五)一偈求土求佛、(六)一偈滿足其願、(七)一偈菩薩功德決當佛、(八)一偈達諸法性必成淨剎 勸覲往生-(一)一偈上半諸佛勸往覲下半勸往生、(二)一偈往覲之益、(三)一偈往生之益、(四)一偈往覲後所滿願行、(五)一偈往生後所獲福智 得聞此經之緣-(一)一偈難聞能聞、(二)一偈能信能聞、(三)一偈難信能信 佛境難測-(一)一偈佛之體權聖難究、(二)一偈佛之用惟佛究盡、(三)偈半前言慧智本空億劫思佛後半言為此人說盡壽不知、(四)半偈惟佛知佛 結勸-(一)一偈言聞法三難勸進、(二)一偈言得聞見敬為慶、(三)一偈言破障聞法勸 壽國菩薩相狀-除願度眾生皆補處、聖重光明所照遠近、觀音勢至二尊本迹、生者法相所修所證、除示現外不受惡趣 得侍多佛-一食之頃供十方佛、一切供具應念即至、空花結蓋轉倍普覆、贊佛聽法供已還國 壽佛說法-莫不心解、樹音天花、諸天賷供、往來如織 菩薩功德-說法無失、萬法不染、悲無厭怠、起心清淨、結語 求化俱深-五眼六通、觀空滅惑、超世菩提、常行大悲、究竟一乘 分類廣贊-山海總喻諸德、十如二利成就、四事贊所護眾、五禽喻其殊勝、慈心大同虛空、為安眾求精進、滅障具足諸力、所成所行所修、結歎 佛告彌勒勸生-總贊依正、(勸善念道、勤求必生、易超少修、離苦得樂-偈體) 佛告財欲顛倒諸相-營務利養惑、財累患失惑、厚亡憂念惑、命終棄捐惑、富貴與痛共居、貧窮與痛共居、無道莫之趨向 佛說眷屬怨況-理應合和共處、違戾更相報復、異趣相值甚難、勸棄惡俾求道 佛憫眾不信道-不信因果更生、由來承受邪見、競作生死之趣、生死流轉無止、痴人心無遠慮、迷沒三毒五欲 佛說果報不爽-眷屬恩愛結縛、教語心不開明、貪愛情擾生惡、罪營奪算永墮 佛告彌勒徵疑-迷欲無由得道、愛欲榮華不常、往生殊勝勿後、有疑具問當說 彌勒請佛示教-世人實如佛言、示道開明得度、聞說解脫憂苦、結讚佛語究暢 彌勒讚佛示教-得度佛恩普覆、教授典攬感動、法王皆令得道、喜聞無量壽聲 佛助彌勒法喜-佛世難遇應敬、佛今開示五趣、贊彌勒久度眾、歎勤苦助法喜 厭離欣羨莫疑-勸正行益助行、兩利勸修永樂、極樂壽量自在、勿疑致生邊地、彌勒奉教不疑 佛示痛燒總提-贊彌勒等惡世作善、自說惡燒度眾劇苦、將示惡燒先徵 惡燒痛善之一-眾生殘殺之惡-(天人輭動之類皆然、互相殘害吞噬)、貧賤痛啞等燒、牢獄三途等痛-(易形壽各長短、晨轉無有出期)、切示善惡不虛、勸勉制心正行作善 惡燒痛善之二-上下左右交惡-(倫亂奢滔欺惑、國亂諂嫉害賢、家國互相欺亂、鄉里忿怒慳惜)、作受悔交等燒、三途累劫等痛、切示善惡不虛、勸勉正心作善 惡燒痛善之三-寄生懷邪之惡-(婬邪亂家損財、興師攻伐殺戮、無修盜竊趨得、恣為不避尊卑)、人鬼神明記識之燒、三途累世之痛、切示善惡不虛、勸勉制心正行作善 惡燒痛善之四-轉相教令為惡-(十惡業類、違逆倫常、恃識欺人、難化驕慢)、餘善未盡不報、殃咎牽引趨向之燒、三途累劫之痛、切示善惡不虛、勸勉正心作善 惡燒痛善之五- 不肯治身修業-(家室反逆無節貧困、恣遊耽酒蕩逸抵突、妬嫉自用不可諫曉、不顧恩義身常行惡、不信聖訓善惡因果、敢造五逆六親憎惡)、愚昧閉塞之燒-(惡逆天地欲求長生、慈心教誨竟不開解、將終悔懼為時已晚、善惡報應細圍佛知)、三途累劫之痛、切示善惡不虛、勸勉正心作善 痛燒總結慈憫重勸 甲 花果二報-是因是果輾轉不已、惡業惡趣自然趨入、當時花報示眾勸懲、身後果報無量燋然 乙 三毒為因-後又怨結積小成大、由貪吝因結縛難解、不省我法幻空無常、弛張糾舉相應不爽 丙 哀憫施度-佛哀眾苦摧惡令善、經戒道法奉得泥洹 丁自行化他-端正身心上行下化、尊聖求度斷生死本、植德施惠廣度眾生 戊 修利較功-娑婆極樂戒善比較、娑婆他界修善比較、揭出娑婆求欲不息 己 奉教得益-誨示信願皆得化度、依教奉行天時和順、依教奉行國民咸寧 庚 付囑彌勒-佛念眾生令生永樂、佛去經滅眾惡轉劇、付囑彌勒轉相教誡 禮佛得見彼剎 教阿難裡彼佛-佛教阿難起禮彼佛、依教禮佛發願見佛、壽佛發光普照諸剎、阿難見佛彼亦見此 向彼四問-問見彼國自然之物、問聞大音教一切眾、問見宮殿遍遊一切、問見胎生所住宮殿 疑惑佛智邊地胎生 胎獄之因-疑惑胎生不見三寶、明信佛智蓮花化生、他方發心同生壽國、智勝化生無智胎生 不樂處喻-王子寶獄依報如王、不樂處彼欲自勉出、寶獄無佛不樂處彼、悔責求難即得如意、訓無生疑自失大利 佛與彌勒問答生數 諸剎往生-此界往生六十七億、十三佛剎生數各異、無量剎土生皆無數 此經難逢結勸受持 此經功德-聞佛念佛利益總標、難聞已聞得不退轉、聞修見佛佛滅無疑、佛留此經住世百歲、佛法難聞得此更難、結勸信修 說已瑞相 證果現瑞-無量眾生發心證果、震動放光天樂降花、十方來眾皆大歡喜 |
日期類型 | 出版日期 |
日期 | 2006 |
著作者 | 李炳南 |
貢獻者-名稱 | 李炳南老居士全集編輯委員會 |
數量單位別 | 篇 |
數量 | 1 |
出版者 | 青蓮出版社 |
主題 | 佛學類_講經類 |
型式 | 文字 |
關聯性 | |
數位檔案連結 | 第二冊-講經表解上-無量壽經講述提要.pdf 第二冊-講經表解上-無量壽經講述提要(打字檔).pdf |
典藏單位名稱 | 臺中市佛教蓮社 |
嵌入語法 |